Please note that JavaScript and style sheet are used in this website,
Due to unadaptability of the style sheet with the browser used in your computer, pages may not look as original.
Even in such a case, however, the contents can be used safely.
2014-9-22
俄羅斯幅員遼闊,但大量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在東歐平原上。近些年來,除了“老牌”的莫斯科、圣彼得堡,克拉斯諾達爾和索契等新興經濟城市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隨著LTE業務在這些大城市的鋪開,數據流量,尤其是樓宇等用戶密集區域產生的流量給網絡帶來的壓力也日益凸顯,如何實現LTE網絡深度覆蓋,這一問題讓當地運營商一籌莫展。
此時,NEC的瓦級一體化小基站解決方案讓當地運營商眼前一亮。其MOCN(多運營商核心網基站共享)技術,讓一個小基站能夠同時為不同的移動運營商提供LTE業務,HetNet(多層立體異構網絡)功能和SON(自組織網絡)功能滿足和多廠商基站設備共同組網的要求。于是,即便沒有光纖和直流電,在上述城市的熱點地區,都能看見NEC的小基站“抱”在廣告牌或是電線桿上。這些只有10升大小的“小盒子”里蘊藏著NEC小基站創新技術的大智慧,成為幫助當地運營商快速地提升LTE網絡容量,保障LTE服務的穩定提供的利器。
小基站從“配角”走向“主角”
俄羅斯移動運營商面臨的問題,也將成為許多運營商要邁過去的一道坎兒。在傳統語音、短信業務日薄西山之時,流量經營就成為運營商的發展大計。現在,LTE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已是大勢所趨,接下來,如何解決網絡覆蓋,以更好為流量經營提供更好的支撐便是需要重點突破的難題。
數據洪流,正在成為全球運營商面臨的巨大挑戰。根據最新發布的《流量和市場數據報告》顯示,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將以5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18年年底,數據流量將增加約12倍。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也曾預測,未來5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將增長13倍,每部智能手機用戶的平均流量將增長7倍,由2012年的600M/月提高到5年后的5GB/月。
海量數據流量正在推動運營商的網絡升級。2G、3G時代,用戶關心的是有沒有信號,而到了4G時代,用戶追求的是上網快不快。流量意味著收入,如果因為網絡覆蓋不足而帶來流量的減少,也就意味運營商收入的損失。因此,在日益增長的移動數據業務需求下,全球移動通信網絡正在從3G邁向4G。4G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移動通信時代,同時,4G也給業界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由于4G的頻段較高,因此其在深度覆蓋、信號強度、傳播損耗以及信噪比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關統計顯示,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的飛速發展,70%~80%的移動數據業務都是在室內環境下產生的,例如學校、居民區等。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采用傳統的宏基站覆蓋方式顯然不合適,會存在覆蓋欠佳、吸收話務比例不高等情況。而低功率小基站解決方案的出現,就為這一重要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
或許是時勢造英雄,在LTE時代,小基站也從2G、3G時代的“配角”,成為了4G時代的主角。在2G和3G時代,小基站的主要作用就是“補盲”,完善宏基站的覆蓋,無論是角色定位還是市場容量都無法與宏基站相提并論。而4G時代的來臨正在改變這一局面。由于小基站在深度覆蓋以及快速部署上的諸多優勢,使其成為運營商實現熱點覆蓋、應對數據洪流的重要手段。小基站雖小,但擁有的舞臺卻很大。
現在,全球主流運營商都在積極展開小基站的部署。AT&T計劃到2014年,部署的小基站數量將是新增宏基站數量的4倍。沃達豐、軟銀、SFR、Sprint等運營商都已經部署了數十萬個小基站。在我國,隨著4G牌照的發放,中國正式邁入4G時代,新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模式將引爆信息消費浪潮,三大電信運營商在小基站部署上的步伐也正在加快。
想運營商所想的“最后一公里”解決方案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解決LTE網絡深度覆蓋問題上,兩大難題讓運營商絞盡腦汁。
站址問題首當其沖。運營商要找到新的站址變得越來越困難。即便找到,新增站址的配套設施很可能不盡如人意,例如不具備直流供電、不具備光纖等。
針對這一難題,NEC為運營商提供“全新最后一公里”的整體解決方案。這一整套方案包括:移動寬帶整體產品體系,包含小基站產品和LOS/NLOS無線回傳產品;一站式服務,包含流量監測、站址規劃、安裝與調試、網絡優化等。
NEC的MB4300系列產品便是其中代表。MB4300系列產品是一套緊湊型、一體化小基站解決方案,一些狹小的空間便是它施展拳腳的大舞臺。它可以被安裝在天面、狹窄的室內空間;可以安裝在墻上、抱桿上,讓運營商實現“零站址”安裝。MB4300系列產品既可以支持直流供電,也能支持交流供電,降低了對供電設施的要求,創新的散熱技術,實現無風扇、零噪音運行。這一系列產品還可以滿足各種各樣的回傳網絡環境,例如NLOS/LOS微波、WiFi、EPON/GPON、以太網、XDSL等,不要求安裝的站址必須有光纖接入。
其次是異廠商立體異構網絡的組網和運維問題。小基站的市場前景,使得許多生產廠商加入,競爭環境更有力地推動產品創新、質量提升,同時,由于引入多廠商,能夠為運營商節省CAPEX,帶來更高的性價比,運營商最終將采用異廠商組網的方式,即宏基站來自傳統通信廠商,小基站來自第三方組網廠商。這些因素也就形成了典型的HetNet(多層立體異構網絡)的網絡環境,在這種情況下,解決宏、微基站的互操作、互協同問題是運營商面臨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干擾抑制、切換的優化、鄰區信息的獲取、PCI沖突優化等。
對于這一問題的解決,NGMN(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聯盟)認為SON技術是一種有效方法。NEC擁有獨特的HetNet技術,通過開放的SON(自組網)技術,靈活地適應開放、多廠商協同的LTE網絡環境。在NEC眼里,網絡靈活性至關重要,而HetNet解決方案能夠讓不同覆蓋能力的基站相互協同起來,讓多廠商的網絡設備“勁兒往一處使”。值得注意的是,這套解決方案不僅能夠為運營商降低資本支出(CAPEX),還能降低運營維護成本(OPEX),在降低小基站的安裝成本的同時,提升網絡容量和總體性能。
名副其實的“小”基站
小點、小點、再小點,這不是在向小人國進軍,這是業界對于LTE時代小基站的要求。這些小基站基本都只有普通筆記本電腦大小,掛在路燈燈桿上、街道邊的建筑物上、大樓拐角處,神不知鬼不覺,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未來的4G時代,運營商應對熱點數據流量地區又多了一個殺手锏。
但是,如同“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一樣,不是所有的小基站都能被稱為“LTE殺手锏”。
在國內市場,NEC提供的一款緊湊型、輕量級、集成BBU(基帶處理單元)和RRH(射頻拉遠模塊)的一體化小基站。這些“小盒子”的體積只有10升,是業內同類產品中體積最小的。據透露,今年年底,NEC將完成新版本產品的開發,并推出體積更小的小基站。由于它的體積很小,可以掛在墻上,或是抱在電線桿上,真正實現零站址安裝。有了它,一名工程師便能完成安裝,大大節約了人力資源。同時,它能夠滿足室外和室內的各種部署環境的要求,不再需要BBU機房。此外,NEC的一體化小基站非常的“智能”,它獨有的SON和即插即用功能讓其在安裝之后,自動地完成自配置,顯著地降低安裝時間和成本。
NEC一體化小基站還能支持廣泛的網絡靈活性。它可以被用在小基站網絡中,提供高速移動寬帶業務;它還能組成異構立體網絡(HetNet),增強熱點容量、實現無縫覆蓋、不漏掉任何盲點。值得一提的是,回傳網絡是運營商小基站部署中的面臨的重要難題之一,因此,NEC一體化小基站支持多類型的回傳網絡,比如微波、光纖、以太網、ADSL等,這種“包容度”降低了對站址環境的要求,運營商可以更加靈活的在各類回傳網絡環境中實現。
NEC的瓦級一體化小基站讓網絡優化so easy。這些小基站支持SON特性,能夠自動地調節干擾和準確處理其它業務質量惡化的狀況,將優化后的配置參數自動地應用到小基站中。SON的自優化機制通過全面的分析,不斷調整相關小基站的參數,已達到最佳的用戶體驗,并降低單調、常規手動運行維護的工作量。
環保和節能,是NEC產品長期遵循的設計思想之一。在ICT產業越來越講求“綠色”的今天,NEC瓦級小基站更是處處體現這一理念。NEC的一體化小基站通過創新技術,實現低功耗、無風扇冷卻、零噪聲,這些融入到細微之處的“綠色”細節給用戶及帶來一個整潔、舒適的低排放環境。
NEC的小基站是LTE一體化小基站商用業績領先的設備廠商之一。據透露,目前,NEC的一體化小基站已經在俄羅斯、亞洲、西歐等多地的知名運營商實現商用部署,商用案例數量和出貨量在業內都居領先地位。豐富的商用經驗將幫助運營商更加成熟、靈活地完成小基站的部署,從而更高效地實現LTE網絡深度覆蓋。
************************************************************************************************************************************************
<媒體聯系>
NEC(中國)有限公司
企劃部 陳抒
電話:010-59181158
E-mail:chen_shu@nec.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