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note that JavaScript and style sheet are used in this website,
Due to unadaptability of the style sheet with the browser used in your computer, pages may not look as original.
Even in such a case, however, the contents can be used safely.
2014-8-22
來源:和訊網
智能分析技術的應用現狀
由全國安全防范報警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00)歸口并組織起草的國家標準GB/T30147-2013《安防監控視頻實時智能分析設備技術要求》和GB/T30148-2013《安全防范報警設備電磁兼容抗擾度要求和試驗方法》,經過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發布,已于2014年8月1日起實施。
其中《安防監控視頻實時智能分析設備技術要求》是我國第一個視頻智能分析方面的國家標準。本標準規定了安防監控視頻實時智能分析設備的功能、性能、接口、電磁兼容性、環境適應性、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等內容,是嵌入式視頻實時智能分析設備進行設計、生產、檢驗的依據。本標準適用于安防監控系統中應用的嵌入式視頻實時智能分析設備,其他行業的視頻智能分析產品和應用系統可參考采用。
視頻監控系統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技術防范手段,在城市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智能視頻分析技術正在成為視頻監控系統的重要應用部分。智能視頻監控系統以數字化、網絡化視頻監控和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為基礎,利用部署在監控系統中的視頻實時智能分析設備或智能分析軟件自動對視頻內容進行分析,發現監控圖像中的異常信息,及時發出預警,協助監控人員第一時間處理危機。
目前市場上已出現了多種實時視頻智能分析設備,但這些產品分別由不同的廠家生產,缺少統一的規范和接口,導致其在監控系統中的應用受到了限制。《安防監控視頻實時智能分析設備技術要求》的實施將進一步規范安防監控嵌入式視頻實時智能分析設備,為安防監控視頻智能分析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智能分析技術的應用現狀
從技術角度來講,目前國內智能分析技術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通過前景提取等方法對畫面中的物體的移動進行檢測,通過設定規則來區分不同的行為,如拌線、物品遺留、周界等;另一類是利用模式識別技術對畫面中所需要監控的物體進行針對性的建模,從而達到對視頻中的特定物體進行檢測及相關應用,如車輛檢測、人流統計、人臉檢測等應用。
智能識別類視頻技術應用案例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提高了人們對人臉識別技術的認識。根據眾多報道,盡管攝像頭中捕捉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影像,但這些系統卻無法確認犯罪嫌疑人。然而,在密歇根州立大學進行的一項人臉識別系統試驗中,NEC先進的NeoFace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與警方同樣的事件現場照片,幾乎瞬間完成了犯罪嫌疑人的"同一性"匹配比對。
作為生物識別技術的先驅之一,NEC致力于生物識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除了指紋識別系統和便攜式DNA分析儀外,NEC的NeoFace面部識別系統,以很高的精準度分別于2009年、2010年獲得了由美國國家標準局與技術研究院(NIST)頒發的《2009廠商評測計劃獎》和《2010生物識別技術標桿測試獎》。
智能識別類視頻技術應用案例
智能分析分析類技術應用
資料顯示,2012年智能攝像機市場規模約為18億元,2013年該市場依然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達到25億元左右,漲幅接近40%。其中,平安城市、交通行業、機場、軍事基地是智能攝像機應用最多的行業,達到了30%以上。
智能視頻分析技術主要實現了單拌線檢測、區域檢測、物品遺留檢測、丟失檢測、逆行檢測、人員聚集檢測、雙拌線檢測、人員徘徊檢測、人臉檢測、人數統計檢測、違停車輛檢測、煙火識別檢測等十五種分析功能;通過獨立自主研發的算法成功實現了由前端到后端的設備智能化,并通過與其他系統設備廠商廣泛合作在系統集成領域做出一定貢獻。
智能分析技術應用中的實際問題
目前智能分析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分析準確率受環境影響大
系統針對復雜異常行為建模困難,目標與背景接近會導致目標特征信息提取困難;運動目標被遮擋會造成目標信息缺失;目標移動速度過快或算法過于復雜導致跟蹤的有效性較低,上述因素易造成誤報、漏報、跟蹤困難等結果。
2、海量數據分析速度較慢
針對后端平臺的智能分析而言,前端采集設備回傳大量的視頻、圖片等信息,都需要在平臺服務器上疊加算法進行分析,由于服務器本身處理性能的限制,無法并行處理大量數據,因此,雖然智能分析服務器的應用為公安、交警等需要大量檢索視頻的情況節省了人力與時間,但整體的效率仍有提高的空間。
智能分析技術的前景
視頻分析技術的應用,不止停留在原來能"看"(監控)的程度;還能"懂"得監控場景中目標物體的行為;能夠"想"目標物體是什么,行為意味著什么;更可以把想的結果“說”出來。我覺得最具變革意義在于從以前的"被動監控"向"事前控制、主動預警、事中追蹤、事后分析"轉變。
以當前的應用來看,智能分析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應用效果仍有待提高,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在依托于物聯網大背景下,將會隨著安防監控大平臺發展,向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
<媒體聯系>
NEC(中國)有限公司
陳抒
電話:010-59181158
郵 箱:chen_shu@nec.cn
分享到